|
今日小年,祝福連連!时间:2019-01-28 作者:田楷【原创】 送得灶王上天去,多多美言迎吉祥。 南陽市中山駕校全體員工恭祝大家: 小年快樂!!! 中國傳統節日 二十三糖瓜粘 小年簡介 小年并非專指一個節日,由于各地風俗,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。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,掃塵,祭灶等。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,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,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,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、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。 小年的由來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,也被稱為謝灶、祭灶節、灶王節、祭灶。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,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(民俗專家說,在古代,過小年有“官三民四船五”的傳統,也就是說,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,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,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。 歷史淵源 古時在外做官、經商或讀書者,都要在祭灶日前趕回家團圓,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,以求灶神祈福、來年全家平安。宋代詩人范成大的《祭灶詞》對祭灶日有詳盡描述:“古傳臘月二十四,灶君朝天欲言事。云車風馬小留連,家有杯盤豐典祀。豬頭爛熟雙魚鮮,豆沙甘松米餌圓。男兒酌獻女兒避,酹酒燒錢灶君喜。婢子斗爭君莫聞,貓犬觸穢君莫嗔。送君醉飽登天門,勺長勺短勿復云,乞取利市歸來分”,詩寫得真實細致饒有情趣,足見古代民風對祭灶的重視、食品的豐盈。 飲食習俗 吃餃子 祭灶節,民間講究,取意“送行餃子迎風面”。山區多吃糕和蕎面。晉東南地區,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,民諺有“二十三,不吃炒,大年初—一鍋倒”的說法。 吃灶糖 古話說“二十三,糖瓜粘,灶君老爺要上天”。吃灶糖,灶糖是一種麥芽糖,粘性很大,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"關東糖",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"糖瓜"。 小年習俗 剪窗花 在過新年的所有準備工作中,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。窗花有各種主題:喜鵲登梅、燕穿桃柳、孔雀戲牡丹、獅子滾繡球、三羊(陽)開泰、二龍戲珠、鹿鶴桐椿(六合同春)、五蝠(福)捧壽、犀牛望月、蓮(連)年有魚(馀)、鴛鴦戲水、劉海戲金蟬、和合二仙等等。 貼春聯 有很多地方是小年就開始貼春聯了,早年的農村,會寫毛筆字的先生一到小年就開始忙了,寫完自家的春聯,左鄰右舍的也要寫,自己村的、甚至鄰村的都要寫,一直忙除夕夜。貼春聯,民間講究有神必貼,每門必貼,每物必貼。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,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;面糧倉、畜圈等處的春聯,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;大門上的對聯,是一家的門面,特別重視,或抒情,或寫景,內容豐富。到處呈現一派喜慶氣氛。 掃塵土 “塵”與“陳”諧音,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,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,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。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,粉刷墻壁,擦洗玻璃,做到窗明幾凈,迎接新年。 祭灶王 過小年這天,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。民間傳說,每年臘月二十三,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,讓玉皇大帝賞罰。祭灶時,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,涂在灶王爺的嘴上,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。 科目二、科目三有點難?盤他! 中山駕校送您10元代金券,助您盤他!快來點擊領取吧! 科目二10元代金券 科目三10元代金券
注:請在手機客戶端領券,關注微信公眾號“南陽市中山駕校”后使用。 |
掃碼關注微信公眾平臺
Copyright 2005-2025